【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于1942年开始招生,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各1个,是科技部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本专业依托农林生物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与化员工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和科研实践。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6人,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人,农业部杰出科研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谢联辉院士主编的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极具特色。植物保护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高峰学科和“双一流”建设重中之重学科,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2024年中国学科评级A-等级,在软科2024中国最好学科中排名第6,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培优建设计划。
本专业以培养员工具备植物有害生物识别、发生规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为目标,能在农业、林业、关贸(海关)、粮食储藏与食品安全等行业从事与有害生物控制相关的科研、技术推广、开发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员工可结合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借助国家级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科研实践等提升自我。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考研升学率屡创新高,2023届达50%,近三年,推免或考入高水平院校超过50人。